热搜爆了!丢人丢到家,华语乐坛,到底谁能救救那英?
作者:脆皮先生来源:脆皮先生(ID:cpxs2009)
1
内娱好久没这么热闹了。
上周,音综《我是歌手》时隔四年,卷土重来。
带来的是全程直播无修音版。
第一期就给观众看傻了。
你以为是选手们表现得太好了?
不,是丢人丢大发了!
不知是不是为了和国际接轨,每一季的《歌手》,都会请几个外国歌手坐阵。
这一季也不例外。
请来了美国歌手香缇和加拿大00后小花法乌齐亚。
本以为是一场中外音乐的友好交流,没想到这两位好险没给咱连桌子都掀了。
纵观同台竞技的其他几位华语歌手。
说吊打都算温柔,和人家根本不是一个次元的物种。
只剩下一个那英,苦苦鏖战,力争第三。
观众的心路历程如下:
看到香缇之前:那英稳了。
看到香缇之后:那英要拼命了。
两位外国歌手的实力就是这么恐怖如斯。
香缇一开口爽翻天灵盖,唱海豚音和我呼吸一样简单。
法乌齐亚年纪轻轻但功力极深,就像是一人单挑六大门派时的张无忌。
而咱们华语乐坛是如何迎战的呢?
占据抖音bgm的半壁江山的汪苏泷,带来新作小情歌。
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海来阿木,被丁太升痛批唱得太土。
民族风也不是没有。
摇滚乐队二手玫瑰,贡献出一首极具东北特色的《耍猴儿》。
emm……怎么不算是一种点题呢?
毕竟镜头扫过的时候,连法乌齐亚都失去了表情管理。
“就这?笑一下算了。”
微微上扬的嘴角,三分不羁,四分讥诮。
以为来打高端局,没想到是来精准扶贫。
全场只剩下那英可与之一战。
再看看咱全村人的希望,叶赫那拉英子。
谁来抱抱她吧,她快碎了。
年近六旬,被迫来参加乐坛《变形计》。
压力大到失眠。
观众安抚她不能输,她脱口而出:你上去试试?
“五旬老太守国门”,成为年度爆梗。
年过半百披挂上阵,回头身后空无一人。
还能咋整,拼呗!
叶赫那拉是她的姓,抵抗洋人是她的命。
56岁……嗯,正是闯的年纪。
玩笑归玩笑,网友也是心疼英子的。
于是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可汗大点兵,紧急支援。
国内的国外的,年轻的退休的。
只要是能唱的华人,从头到尾想了一遍。
韩红、谭晶、韩磊、腾格尔、林志炫……
好不容易想出几个能打的,还都是早就参加过节目的回锅肉。
实力不够,小聪明来凑。
网友出起了歪招。
建议让萧敬腾来,赢了不亏,输了就说是向佐。
建议让单依纯上,赢了为国争光,输了就说是来挣学分的大学生。
盘点一圈,发现大多不堪一用。
网友抓壮丁的手又伸向了纸片人。
退一万步讲,安陵容就不能为国一战吗?
吵吵闹闹的舆论下,终于把大佬惊动了。
韩红率先请缨,其他歌手紧跟其后。
网友热泪盈眶:果然,哪里有灾区哪里就有韩红老师,不管什么灾。
然而,当大家看到网传的踢馆歌手名单时,心又凉了半截。
田忌赛马也不能只挑劣等马啊!
到底谁能上?
成了这几年华语乐坛最难回答的问题。
有一条评论一语中的:看现在的华语乐坛,就像清末李鸿章访美一样无力。
笑声背后是浓浓的无奈。
什么时候,华语乐坛竟已沦落至此。
王朔在《一声叹息》里写:
有些事隆重地开幕,结果却是一场闹剧;
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,结果却变成了悲剧。
用来形容华语乐坛的现状,再恰当不过。
曾经满天星斗,如今寥若晨星。
我们不得不承认,属于华语音乐的那个黄金时代,终究烟消云散。
2
上个世纪6、70年代,宝丽金唱片进驻香港。
那时的主流音乐,还是舶来品。
欧美和日韩,各占半壁江山。
而一个年轻人的出现,打破了封闭的局面。
他把粤语和流行音乐相结合。
旋律朗朗上口,歌词通俗易懂。
俘获无数听众。
他就是许冠杰。
你可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,但一定听过那首家喻户晓的《沧海一声笑》。
在他之前,从来没人想过:粤语歌,还能这么唱。
与此同时,在与香港遥遥相望的大洋彼岸。
初出茅庐的邓丽君,唱响歌坛。
温婉动人的声线,细腻入微的唱腔。
让她不仅迅速火遍大江南北,而且引领了整个亚洲音乐的风潮。
无论是港台还是内地,无论是日韩还是东南亚。
有华人的地方,就有邓丽君。
那是中国人第一次,做出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。
那时的华语乐坛,一直流行一句话:男听许冠杰,女听邓丽君。
两人强强联手,使英文歌的制霸地位的,不复存在。
共同为华语乐坛,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开端。
3
土壤以沃,静待花开。
许冠杰和邓丽君开山之后,越来越多优秀的歌坛新星,开始展露头角。
林子祥、陈百强、梅艳芳、Beyond……
到了80年代,一批又一批实力超群的音乐人,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将华语乐坛推向了第一个黄金十年。
有多辉煌?
香港有双虎,台湾有双杰。
所谓双虎,指的就是谭咏麟和张国荣。
当时的谭张之争,可谓是轰轰烈烈。
一个是如日中天的乐队主唱,一个是清风拂面的温柔男声。
两人最火的那几个年头,乐坛大大小小的奖项从未旁落他人之手。
留下的经典作品无数,至今仍在传唱。
那时,即便歌迷同样打得不可开交,却远远没有现在饭圈这般你死我活。
他们惺惺相惜,用一种良性竞争的方式,将华语乐坛推前了一大步。
而台湾双杰,必然是创作才华出众的李宗盛和罗大佑。
一首《童年》经久不衰。
“越过山丘,才发现无人等候”,写出无数人的心酸。
别怪大人总是对如今的流行热曲嗤之以鼻。
毕竟他们当年从歌单里随便挑出一首,都是举世无双的神作。
可惜,传说之所以是传说,是因为总要留下一点遗憾。
谭张隐退,陈百强、黄家驹英年早逝……
让那段辉煌的历史,戛然而止。
可时代的进程从不会为谁而停留。
彼时华语乐坛,早已在这些前辈们的带动下,搭上快班车。
有人陨落,就有人新生。
90年代中期,四大天王横空出世。
唱跳俱佳郭富城,深情天王张学友。
德艺双馨刘德华,风度翩翩的黎明。
他们集实力、人气于一身。
没有打投、没有数据的年代。
他们的唱片销量,仅次于迈克尔杰克逊。
以现象级的影响力,成为大众文化的领军者。
什么叫做偶像,什么才配称作流量。
30年前,他们早已为我们打好了样。
只是,几十年的光阴过去。
时代变迁,大浪淘沙,江湖上留下的传说,还是他们几个。
真不知是该哭,还是该笑。
4
时间很快来到2000年。
人们对新时代的期待,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乐坛。
一代人已经老去。
华语乐坛急需厚积薄发的新鲜力量。
周杰伦的第一张神专《Jay》,应运而生。
从此,开始了他对乐坛绝对统治的10年。
他用《七里香》《可爱女人》,打开了国人对R&B的认知。
用《双截棍》和《本草纲目》,为那时还不被大众喜爱的说唱文化正名。
用《发如雪》和《青花瓷》,将中国风带向全球。
自他之后,时代的滚滚洪流,一泻而下,无可阻拦。
新的四大天王,将流行乐带向巅峰。
周杰伦、王力宏、林俊杰,陶喆。
现在听起来如雷贯耳的天王们,在当时也只能堪堪打个平手。
那是华语乐坛最后的黄金十年。
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诸神之战。
每一年都有新的震撼,每一年都有新鲜的曲风。
这边四大天王交战正恶。
那边女歌手里的“四大三小”也不遑多让。
梁静茹、孙燕姿、蔡依林、萧亚轩。
风格迥异,各领风骚。
王心凌、杨丞琳、张韶涵。
成了我们青春岁月里,偶像剧ost的半壁江山。
内地乐坛也同样热闹。
那时,那英还不是喜剧人英子。
《白天不懂夜的黑》和《征服》之后,她成为内地歌坛无可置疑的“一姐”。
音乐从不是千篇一律的。
朴树、许巍,将民谣的风吹进千家万户。
唱着“2002年最后一场雪”的刀郎,带动起了草根音乐。
鬼马灵动的王菲,蹦蹦跳跳地就上台领了奖。
“感谢金曲奖对我的肯定,我也对金曲奖的这个选择表示肯定。”
鲜活而动人。
怎么能不怀念呢?
那个时候,好像每一首歌,都那么好听。
无论你偏好什么,也总有一首歌,一句词能唱到你的心里去。
我们的青春肆意张扬。
我们的眼里都是希望。
5
当所有人都觉得,华语乐坛会就这样一路高歌地生猛下去的时候。
没想到,那却成了我们最后的巅峰。
前段时间,新的民选四大天王结果横空出炉。
点进去是两眼一抹黑的程度。
华晨宇、小鬼王琳凯、姜云升、capper。
网友们自发开启了一场网络审丑。
将几位占据流量高位,却迷惑行为不断的歌手们。
戏称为“四大天王”,加以嘲讽。
虽然和音乐关系不大,但也正因为和音乐关系不大,才让人觉得悲哀。
没人在乎,四大天王已经不需要有实力和作品的加持了。
曾让华语乐坛抢破头的王座,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。
沦落成一个噱头,一个蔑称。
而真正和音乐相关的是什么呢?
看看前几年的金曲榜单吧。
最火的是短视频里刷屏的15秒音乐。
狗屁不通的歌词。
抄袭成风的旋律。
华语乐坛早已姓抖名音,倒退回彩铃时代。
那些属于我们记忆里的美好,终究成为了曾经。
或许我们的耳机里听的还是20年前的歌。
你下意识打开的还是周杰伦的音乐。
但那些占领过我们整个青春的人。
或相夫教子,或闲云野鹤。
歌坛再也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歌坛。
如今的乐坛,被流量捆绑,被数据约束,看起来一片火热,实则虚假繁荣。
一点点考验对其而言,都是大厦将倾的最后一块砖,都不用风吹,也已摇摇欲坠。
某种意义上来说,《我是歌手》撕开了华语乐坛最后的遮羞布。
有人说,欧美歌手比华人就是有种族优势,华语乐坛式微也是无可奈何。
这当然不是现在的乐坛宛如一滩烂泥的借口。
谁还记得,30多年前,没有影响力的中国人谭咏麟。
就可以在美国连开6场演唱会,场场爆满。
谁还记得,年轻气盛的周杰伦,可以绝对自信地说出,华语音乐就是最吊的。
谁还记得,一身中国红旗袍的李玟,在奥斯卡上献唱给大家带来的震撼。
在安乐椅上坐久了,钱变得太好赚了,早已失去了自尊和血性。
《歌手》爆了,也许是一件好事。
至少可以让那些自以为是的歌手们明白,没有人可以一直活在粉丝吹出来的泡沫里面。
让真的有实力的人被看到,让那些滥竽充数的自动被观众淘汰。
是骡子是马。拉出来溜溜才知道。
不要等到我们下次提起华语乐坛的时候,说的还是30年前的辉煌。
本文部分参考资料:
简史丨华语流行乐坛领军人,从群星璀璨到“诸神黄昏”,中国新闻网
- END -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脆皮先生(ID:cpxs2009),脆皮, 一枚新晋奶爸,创业公司高管。去过很多城市,也曾在路边练摊。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,持续成长,不断精进。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。
本文获授权转载
如需二次转载
请联系原作者